教师论文
政治课堂呼唤本真的探究(政治组:钱永)
发布者:新沂市第一中学 钱 永      发布时间:2010-02-25

政治课堂呼唤本真的探究

新沂市第一中学  钱永

 

内容摘要:针对当前政治课堂中教师探究教学存在的问题:探究教学流于形式、盲目、机械、失真、无效。剖析其成因,并针对原因提出解决问题方法:确定探究主题、提供时空保障、注重动态活动设计、把握教师指导分寸、重视评价方式等,以促进政治课堂向本真、实效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政治课堂、本真探究、问题、实施策略

 

探究性教学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探究性教学突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主性,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精神的重要途径。并成为新课改所倡导的重要的教学模式。《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能力。”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黑杰斯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知识接收者,而是积极的、主动的知识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使课堂变为探究性活动课堂。”新课改实施以来,广大教师将这一教学模式努力贯穿于教学过程中,使一贯沉闷的政治课堂焕发勃勃生机。但是,当我们以新课程理念来衡量这一教学行为时,有些探究性的教学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去反思。

一、政治课堂探究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探究活动形式化

   课堂探究追求形式化,表演成分过多而出现形式主义,这种类型的课堂探究常在各种公开课上表现出来。既然是公开课,就必须符合新课程倡导的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符合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只要课堂上有“探究”环节,这堂课就体现了新课标精神,否则这堂课就是失败的。在这一心理驱使下,许多教师为了达到新课标的要求,挖空心思、生拉硬套安排许多探究的环节,学生在教师设计好的教学思路下被动的表演着、附和着。例如:在《公民政治参与》关于民主决策这一框时教师在课堂上设计了一个关于假日列车票价提价问题辩论会:选定4位学生分别充当官员、铁路代表、乘客、专家学者。他们分别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展开辩论。通过一系列的表演,最终达成一致:铁路节日提价,应考虑各方利益。表面上学生参与了,似乎热闹课堂气氛也产生了,然而,从学生生硬的表演中,让人感觉虚假、别扭。大量时间都花在教学形式上,学生的内心却没产生影响,教学效果也不明显。“为活动而活动”,使探究变成没有内涵的“空壳”,学生有外在的学习活动却没有真正的内心体验和学习收获,不能感悟探究学习的实质和魅力,从而影响学习效果和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2、探究活动盲目化

学生的情感体验、学习方法的习得、自我发展能力的提高、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探究过程,但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要经过课堂探究才能获得。我们强调“探究学习”的重要性,是要找回“探究学习”在课程教学中应有的位置,而非贬低“接受学习”的价值。探究学习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但也不能不分时间场合绝对地套用。有些学习本身就无探究之必要,无谓的探究不仅使简单问题复杂化,也无助于问题的解决。浪费学生的精力和时间。例如,在一节评优课关于影响价格的因素的教学时,各种因素对价格的影响集中表现为商品的供求关系上,供大于求形成买方市场,反之,则卖方市场。教师只要在此略加表述,学生亦可理解,实无探究之必要,增加探究的环节显得多余,另外这个探究也偏离了教学重点。盲目的探究,必然是既浪费时间又影响探究学习的效果。

3.探究活动预设化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开放性的学习方式,其涉及的面、时空的跨度都较大。开放性决定了学习过程的生成性,而非预设性。有的教师为了顺利的完成教学目标,往往会制定探究计划。当然,必要的计划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深刻的体验和感悟更多的道理,产生新的问题和新的价值观。可是,在许多探究课中,当学生的思想上出现新奇的想法时,教师往往采取生拉硬拽的方式,强制学生思想不能偏离其预设的轨道。学生在探究中的每一步都必须按照教师的设计进行,整个探究活动显得生硬、机械,丧失了应有的活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生成的问题是无法预设和计划的,过分强调计划与预设就会泯灭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

4.探究活动的主体错位化

   受到传统教学习惯的影响,教师的中心主义和管理主义倾向是比较严重的,教师在课堂上具有权威性,学生则相对处于一种消极被动地位,在教学中教师总不放心让学生去探究,担心探究冷场。或者在探究过程中总渉入过多。例如:在关于面对金融危机,我国的中小企业如何应对挑战的分组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在学生探究稍遇点阻力时,教师因担心冷场不是让学生去交流,激发潜能,而是作为唯一的“信息源”以自己一连串的发问来“引导”,干扰了学生的正常探究,整个探究给人一种教师在操纵。教师不能把握介入的分寸,教师的指导变成在向学生发指令,探究中的主体出现错位,忽视设立探究的真正意图

二、政治课堂本真探究的实施策略

1、确定探究主题,彰显探究价值

著名的教育家吕型伟说过:“不能什么事情都让学生自己去研究,因为学习的间接经验是很重要的。在学习期间,这是重要的途径。学生主要是学习和掌握被人的经验。好事也别做走了头。”吕型伟的话提醒我们:教学是严肃的事情,不能事事都需要探究。在实施探究教学时究竟什么样的知识需要探究?

⑴值得探究的知识。探究的内容应该是政治教学中的核心知识、重点知识。比如,重要的理论点、时事热点、现实中的焦点问题、正确的价值观等。例如: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感受我国文化的国际竞争力、奥运文化产生的影响等等。

⑵探究能否实施。除了要考虑这个知识值不值的探究外,还要考虑这个知识能不能够探究。探究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其中学生与教学资源环境是较为突出的两个制约因素。对学生而言,必须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如果问题过易,学生仅凭已有的经验和知识,不怎么需要思考就能解决,那么这个问题就无探究必要;如果问题过难,超出学生的目前接受能力,这个问题也不适合探究。就教学资源环境来讲,应该考虑到实际,占有的材料是否丰富、可靠,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如果不具备条件,也无法展开探究。

⑶探究能否达到教学的目标。这是最重要一点,探究的知识应贯彻课程标准,是否与课标相吻合、是否服务于教学、是否能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总之,在选择探究主题时,既要考虑到符合学科知识、体系的要求,又要考虑到符合学生能力的逻辑发展,以及教学计划的安排。所拟定的探究题目应源于课本,又超越课本、延伸课本,要有可挖掘的内涵和探究的空间,核心是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宗旨。

2、提供时空保障,提高探究成效     

探究需要一定的时间保障。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完整性,很多探究活动匆匆走过场,使探究成为一种形式。在探究教学中,我们必须要把探究时间让给学生,因为学生要有时间研读材料、整理思路、组织语言,要有时间修正错误,还要有时间来开展讨论、争论、总结。在分组探究中,每一个小组所需的时间也不尽相同,在这个环节上教师要处理好时间问题,多关注进度慢的小组,只有让学生以充足的时间沉浸在探究活动中,才能使他们充分感受探究的乐趣,提高探究的实效性。

宽松的活动空间,是提高学生探究活动有效性的重要手段。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往往是从实践开始的,人类离开实践,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学生的实践活动可以把学生推到思维活动的前沿。这就要求学生广泛调查研究、充分占有材料。但在实际探究教学中,由于课前探究活动材料准备不足致使探究活动总是浅尝辄止、来去匆匆,草草收场。这种“形式多,实质少”的现象却忽视活动内在过程的有效转化和品质提升,使活动流于形式而难以收到实效。因此教师应延伸课堂,布置学生在广阔的空间中搜集素材、充分的占有材料,在课堂上要留给学生充裕的时间,精心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探究活动过程,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在亲身实践中,真正感悟政治科学知识。体会学科的价值,提高探究的成效。

3.注重动态活动设计,增添探究魅力   

在探究性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静态思维,让书本上传授的一些基础知识得到落实与升华。还更应注重教学的动态活动设计,探究性教学最突出的特点是强调实践和创新,因此,教师只有把活动搞活,使全体学生动起来,才有可能让学生在活动中积累探究经验、发挥探究才能、提高探究的本领。这就需要把探究的课堂设计为多种形式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政治课的探究中,可以采用自主探究也可以采用分组合作探究;可以采用调查、讨论、辩论、表演等多种形式,以多种探究方法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激发其学习愿望。例如,我在设计《树立正确的金钱观》的探究活动中,课前布置学生对中学生的零花钱用途做出了调查,根据调查的结果分组辩论不同的观点。课内安排观看经济犯罪案件及“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事迹的录像,然后谈观后感,让学生感悟如何正确的看待金钱,正确的获得金钱及正确的使用金钱,树立了正确的金钱观。由于多种手段的运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添了探究的魅力,受到了较好的效果。在整个动态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避免为活动而活动的现象发生。要注重活动的内容与形式二者的统一,不能只注重活动形式的安排而忽视内容致使活动失去方向,学生没有体验和反思,会使探究教学成为一种无效、无价值的纯粹活动。

4、把握教师指导分寸,促进深入探究

探究性教学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但并不能忽视教师的指导,因为课堂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学生随时都会有新思想和新问题生成,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引导和解决,往往会阻碍课堂探讨的顺利开展。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介入并为其提供有效的帮助和指导,引导时要做到“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应该特别强调教师适时的、必要的、有效的指导,从而使学生的探究实践得到不断的提高和完善。

    问题是教师如何指导学生的探究,即:教师重点指导探究的哪些方面?如何引导?何时介入,介人多少?何时需要提供背景资料或有关信息?……这些都是教师在指导探究活动中会面临的具体问题,指导不好就会影响探究效果。比如,若教师介入探究的时间过早,学生还没有充分地展开自主探究教师就介入进来,往往会使学生丧失自己去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的机会,造成包办代替的后果。反之,如果教师在学生迷失探究方向或探究不得法而急需教师的指导和引导时,教师没有给予及时的帮助,往往又会使学生处于盲目探究状态,影响探究的效率和结果。再如,如果教师对学生不敢放手,介入过多,就会剥夺学生探究的机会。反之,如果教师过于放手,指导不到位、不充分,也常常会导致探究活动偏离目标和方向,或使学生不知所措,从而降低探究效率。在探究中,教师要抓住契机,遵循真实性、合理性和典型性原则,适时、适度、适当地点拨、引导,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从而使教学活动的设置有利于学生的自主探究。重心放在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上,放在学生易混淆处;难度要适宜,要放在学生思维的敏感区,使学生经过课堂探究后有所收获,有所发展。例如:在“建立学习型社会”这一探究课时,在教学材料的选取上,我首先选取2007-2009年大学生就业状况材料让学生感受当前就业的压力,其次,结合具体的材料让学生体会到知识的重要性,建立学习型社会的迫切性。如:在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在高科技领域,知识更新换代的时间愈来愈短:美国为2.5年,日本为3.2年,我国为5.6年。具体的数字和事例使学生开阔视野,打开思路,从而引发学生热烈讨论我国应如何更好地建立学习型社会的话题。整个探究教学紧凑、实效。

5、重视评价方式,形成探究风气

探究教学对评价要求较高,如它要求评价每个学生理解了哪些概念、理论;是否能灵活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是否能提出问题;是否能设计并实施探究计划;是否能分析处理所收集的证据;是否能判断证据是支持还是不支持自己提出的假设等。要弄清楚这一切,单靠终结性评价是难以奏效的。探究性教学在重视并改进终结性评价的同时,更应重视形成性评价,当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或者取得一定进展时,即使微不足道,教师也要以敏锐的洞察力,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当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气馁时,教师应该用热情的言语、期盼的表情、信任的目光给学生以激励,让学生重新燃起探究的激情,信心百倍地继续探究。当小组合作探究碰到疑难无计可施时,教师不仅要给予必要的指导,还要及时肯定他们是善

于动脑的团队, 鼓励他们发挥集体的聪明才智,相信他们能够解决问题。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心灵深处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而且要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以促使学生保持足够的探究热情,进而产生强大的内在动力。形成良好的探究风气。

总之,追求本真的探究教学,就是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人,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反馈结构,通过激发学生的内驱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学习变成学生内在的需求,从根本上促进学生认知、能力、个性的发展,乃至完美人格的形成,从而为学生终生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⑴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政治课程标准(实验)2004,3

⑵ <<思想政治课教学>>.祖平.思想政治课探究性教学的思考2008,5

⑶ 吕型伟教育文集 ⅡP34-35

 

注:本文获江苏省教育学会组织开展的2009年度论文评选二等奖。